相声行业的辈分问题,历来是一个混乱与纷争的源头。从相声八德时期的行业壮大,到新中国时期的师徒制度淡化,再到如今摆枝论辈的再次盛行,谁是谁的辈分,一直是许多从业人员忌讳提及的话题。稍有不慎,参加个相声研讨会,就可能发现自己的同行突然变成了自己的长辈或晚辈,这种尴尬的场景让许多人头疼不已。
马三立老爷子在整理相声谱系时,常常需要应付那些冒出来的同行,要求把自己加入到某个大辈儿的名下。然而,随着整理的进行,谱系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乱。有些人觉得马祖的版本不够解气,于是自己又弄出一个新版,在小圈子里自称王霸,想给谁摘字就摘字,想给谁降辈就降辈。
然而,并非所有的相声从业者都如此看重辈分。更多的人将辈分视为艺术的累赘,避之唯恐不及。如果对相声界对于辈分的态度进行分类,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:
对辈分完全不看重型
代表人物:田立禾,高凤山石富宽于谦一支。
田立禾先生主动降辈在相声界也被传为美谈。作为张寿臣的关门弟子,他的年龄比师兄们小去十几岁甚至几十岁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田立禾坚持自己的宝字辈不放,那么在行业内必然人缘极差,步履维艰。因此,他选择跟四个文字辈的相声演员结拜,相当于降了一辈。张寿臣知道后,不但没有责怪他,反而表示了支持。
而高凤山石富宽于谦这一支更是特殊,他们的辈分被同行刨得太厉害,因此彻底放弃了与人论辈分。
因人而异型
代表人物:张寿臣、马三立。
张寿臣作为行尊级人物,他对于辈分的坚守,是对整个行业的示范。但当他的爱徒田立禾决定降辈跟文字辈结拜时,张寿臣却大力支持,这说明他对于辈分的态度也因人而异,不是一成不变的死守封建规矩。
把辈分看得非常重要型
代表人物:郭德纲。
郭德纲作为德云社的大班主,对于辈分的坚持,也有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。但有时他对于辈分的执念,有点过于强烈。比如,他的徒弟刘筱亭尚筱菊,因为爷爷跟郭德纲是朋友,所以拜师郭德纲的徒弟,给郭德纲当徒孙,因为郭德纲担心收他们当徒弟,会在朋友那里降辈。
爱冒充大辈儿型
代表人物:张杰尧父女。
张杰尧如果要论能耐,在相声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巨匠。然而,他太爱冒大辈儿,非要盯着德字辈不放。高闻元到底收没收他也说法众多,而张寿臣本来答应跟他拜盟兄弟,给他一个寿字辈,但张傻子不干,非要当所有同行的祖宗。最后张寿老不得不叫他一声傻大爷,等于承认了他的德字辈。
可见,相声界的辈分问题,既是一个历史的遗留问题,也是一个现实的挑战。每个人对于辈分的态度不尽相同,有的视之如命,有的不屑一顾。辈分,这个看似简单的名词,在相声界却蕴含着复杂的人情世故和艺术传承的深层含义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九龙坡区晓晓服装店,本文标题:《相声界辈分漫谈,有人拿它当命有人不屑一顾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