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 麦冬:养阴润燥,清心除烦的草本瑰宝
正文:
麦冬,又称麦门冬、寸冬,是百合科植物的块根。它与天冬功效相近,同为养阴之药,常被中医处方中称为“二冬”,意为麦冬与天冬并用。我国多地均有产出,通常在夏季采摘,洗净后晒干生用。
一、麦冬的功效:
麦冬味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主要功效为润肺养阴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被誉为“润肺、退热、定嗽之要药”。现代常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、干咳咯血;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。
名家名著摘要:
《本经》记载:“主心腹结气,伤中伤饱,胃络脉绝,羸瘦短气。”
《别录》提及:“疗虚痨客热,口干烦渴,保神,定肺气,安五脏。”
《本草拾遗》中言:“去心热,止烦渴。”
《用药心法》提到:“补心气不足,及治血妄行,补心不足。”
《长沙药解》指出:“清金润燥,解渴除烦,凉肺热而止咳,降心火而安悸。”
《本草备要》中描述:“清心润肺,强阴益精,泻热除烦,消痰止嗽。行水生津。治呕吐,客热虚劳,脉绝短气。肺痿吐脓,血热妄行,经枯乳闭,明目悦颜。”
张锡纯认为:“能入胃以养胃液,开胃进食,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,定喘宁嗽,即引肺气清肃下行,通调水道以归膀胱。”
二、麦冬的配伍应用:
- 用于肺燥干咳,劳嗽咯血。麦冬能养阴润肺,善治肺燥干咳,或痰粘咯血。可与天冬等分配伍,加蜂蜜收膏,即二冬膏。若治温燥伤肺,干咳气逆,咽干鼻燥等证,常配伍桑叶、杏仁、阿胶等,即清燥救肺汤。
- 用于胃阴不足,舌干口渴。麦冬能益胃生津,可治消渴。常配伍沙参、生地、玉竹等生津止渴之药。若温病后期,气阴两伤,症见汗多神疲,体倦乏力,咽干口渴者,常配伍人参、五味子以益气生津、敛阴止汗,即生脉散。
- 用于心烦失眠。麦冬能清心除烦,治温病邪热入营,身热夜甚、烦躁不安等证,常配伍生地、竹叶、黄连等,即清营汤。若兼见汗出不止,喘渴欲脱等证,可与生脉散合方而用,疗效更佳。
- 《伤寒论》中麦冬用法。如治咳嗽,火逆上气,咽喉不利,相火刑金之证。常配伍半夏、人参、甘草等,即麦门冬汤。治津虚血少之脉结代、心悸,常配伍生地、阿胶、人参等,即炙甘草汤。治津血枯燥,手掌烦热,唇口干燥,常配伍吴茱萸、丹皮、阿胶、半夏等,即温经汤。治津血亏虚,虚劳百损,常配伍山药、地黄、当归、人参等,即薯蓣丸。治伤寒、温病、暑温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,常配伍竹叶、石膏、人参等,即竹叶石膏汤。
三、麦冬的用法用量:
麦冬常入煎剂,少为丸散。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。若用其大补阴液,生津止渴,也有用至几十克以上者。一般而言,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,若滋阴清心则可连心用。也有医家应用后,觉得差别不太明显。
四、麦冬的应用注意:
麦冬味甘性寒,偏于黏滑,泄而不收。故脾胃虚寒泄泻,胃有痰饮湿浊,或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。
结尾:
在中医的宝库中,麦冬以其独特的养阴润燥、清心除烦的功效,成为了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草药。它的功效和应用,不仅被古代医家所赞誉,也为现代人在保健和治病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九龙坡区晓晓服装店,本文标题:《《本草精荟》:麦冬的功效与应用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