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谢小楼
在《唐诗三百首》的浩瀚诗篇中,李白的《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》如同一首流动的风情画,让我们得以窥见诗人那风流而浪漫的心性。
终南山下,月伴人归
黄昏时分,李白从终南山款款而下,山间的明月仿佛知晓他的心事,与他结伴而行。他回首望去,来时的路径被苍翠的山色所掩映,恍若人间仙境。
田园遇友,共话欢歌
到达斛斯山人的家,童年的孩童为他打开柴门,迎接这位不速之客。翠绿的竹林掩映着幽深的小径,青萝轻轻拂过他的衣襟。欢言笑语中,美酒与欢歌交织,他们仿佛与松风共舞,直到河汉星稀,夜色深沉。
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
酒意渐浓,李白与斛斯山人沉醉其中,忘却了世俗的纷扰与机巧。他们陶醉于这天地间的和谐与宁静,忘却了世间的纷扰与喧嚣。
赏析:李白的风流与风韵
李白的诗,如同天马行空,不受拘束,但在这首诗中,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技法与匠心。整首诗以诗题为脉络,层次分明,同时又充满了映照顿挫之美。
特别是“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”两句,不仅表达了李白对终南山的眷念,更体现了他的风流与浪漫。他与山月共舞,与天地万物共情,这正是李白所独有的风流。
此外,斛斯山人的形象也通过“绿竹”、“松风”等语码被侧面塑造出来,展现了他作为一个高雅隐士的风姿。
感发:风流今何在?
在今天的我们眼中,李白的风流似乎已远去,被现代社会的喧嚣所淹没。但当我们细读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每一首诗,特别是李白的诗,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风流与浪漫。
风流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风度与仪表,更是指一个人的气质与神韵,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特质。李白的风流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样子,他与天地万物共情,与高洁之士共鸣,放浪形骸,谱写出动人的诗篇。
(完)
关注微信公众号:倚剑听雨楼,一起精读《唐诗三百首》,感受那份古老而永恒的风流与浪漫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九龙坡区晓晓服装店,本文标题:《精读《唐诗三百首》003:李白的风流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