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古文翻译:劝学(《荀子》)

高中古文翻译:劝学(《荀子》)

朱奕菲 2024-11-25 百科资讯 439 次浏览 0个评论

高中古文翻译:劝学(《荀子》)

《荀子》全书共三十篇,今存《劝学篇》、《修身篇》、《成相篇》、《赋篇》等三十二篇。该书总结和发展了先秦哲学思想,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,也是重要的散文集。其文风长于说理,多长篇大论,结构严谨,讲究逻辑和形式美,多用排比,而且声调铿锵。内容“重质尚用”,紧密结合文学和政治;词藻丰富,比喻层出不穷。

高中古文翻译:劝学(《荀子》)

荀子(约公元前316年-约公元前237年至公元前235年),名况,被尊称为荀卿,又称孙卿、孙卿子,中国战国时代儒家学者和思想家,赵国人,曾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、楚国兰陵令,到赵国、秦国游说诸侯,宣扬儒学和传授六经,批评子思、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、道家等其他学派,有韩非、李斯等弟子,著作后世编为《荀子》一书。

荀子重视道德伦理,提倡仁义、礼义和忠信,重视人的理性和学习能力,认为善行是后天学习而得的;君子应凭着个人修养,锲而不舍地努力,日积月累养成美德。政治上荀子提倡尊君,主张任用贤能,以法律补充礼制以维系社会秩序。自然论方面,荀子倾向唯物主义,认为天地并无意志,不信墨家天人感应和鬼神之说,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。

说明:原文、逐字直译、润色调整后的意译,以及重点字词或知识点的说明,见图片所示。

高中古文翻译:劝学(《荀子》)

按:韩非、李斯皆为荀子的学生,韩非最终死于李斯的陷害。同门相残,似乎是庞涓、孙膑故事的翻版,只不过这一版的悲剧结局令人扼腕叹息。

韩非者,韩之诸公子也。喜刑名法术之学,而其归本於黄老。非为人口吃,不能道说,而善著书。与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为不如非。

……

人或传其书至秦。秦王见《孤愤》《五蠹》之书,曰:“嗟乎,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,死不恨矣!”李斯曰:“此韩非之所著书也。”秦因急攻韩。韩王始不用非,及急,乃遣非使秦。秦王悦之,未信用。李斯、姚贾害之,毁之曰:“韩非,韩之诸公子也。今王欲并诸侯,非终为韩不为秦,此人之情也。今王不用,久留而归之,此自遗患也,不如以过法诛之。”秦王以为然,下吏治非。李斯使人遗非药,使自杀。韩非欲自陈,不得见。秦王後悔之,使人赦之,非已死矣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九龙坡区晓晓服装店,本文标题:《高中古文翻译:劝学(《荀子》) 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